一张处方是真是假,在医院里可能容易辨别,但拿到社会药店去购药,却未必能分辨真伪。在处方单上增加条形码,有利于对处方药的管理,方便群众合理用药。
随着对药品分类管理的推行,如何流向社会药店处方的真实性、出现问题后的可追溯性,成为安全用药的一个盲点。0售药店没有执业客服签字笔迹留存,无法知道该处方是否为执业客服所开具;在处方的设计上,没有开处方客服的联系方式,一旦0售药店的药师配药时发现问题,也无法及时与客服联系;此外,部分医院内部存在空白处方的管理漏洞,非执业客服也可以拿到,有可能会冒充客服笔迹开药。
已经实施的《处方管理办法中要求,药师调剂处方时要做到“四查十对”,逐项检查包括处方的正文、后记、用药的适宜性等,发现问题有权要求客服修改或拒绝发药。但是,这项要求在0售药店未必能执行到位。
但是如果处方加上二维条形码,情况就会发生转变。在处方的设计上增加条形码,条形码中可包含处方来自哪家医疗机构、科室、客服,并显示客服的联系方式等信息,处方的性、真实性以及发生问题后的可追溯性。这样,通过扫描条形码就可以及时辨认处方的真伪,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便于药店和医患联系;另外,增加条形码也能加强医院对处方的管理,减少或避免大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的行为。